當前中國智能制造產業正處在新一輪技術革命十年周期的起點上,可穿戴設備、機器人、智能家居、智能醫療、智能汽車等正在成為行業熱點詞匯。這輪產業革命的本質是信息技術取代傳統制造技術成為產業的核心價值來源,傳統產業向互聯網生態系統轉移,標志著繼移動互聯網之后的新一輪技術創新浪潮,即泛智能化時代已經來臨。
2015年我國智能制造產值在1萬億左右,2020年有望超過3萬億元人民幣,年復合增長率約20%。智能制造產業中五大熱點分別是:機器人、無人機、人工智能、3D打印、無人駕駛,本文將圍繞這五大熱點細分領域未來發展規模進行預測分析。
機器人:預計未來10年中國機器人市場將達6000億元
伴隨勞動力的結構性短缺以及勞動力成本的急劇上升,機械的使用放大并延伸了人的四肢能力,計算機的使用提升了人腦的功能,機器人的使用將大大拓展人類的綜合能力,機器人時代即將到來,這使國內機器人產業迎來了大發展的春天。
根據《中國制造2025》的規劃,2020、2025和2030年工業機器人銷量的目標,分別是15萬臺、26萬臺和40萬臺,未來市場空間巨大。預計未來10年中國機器人市場將達6000億元人民幣。
四點動力推動產業發展:
●制造業勞動力價格越來越高,而產品價格卻越來越低,企業需要利用機器人改變傳統制造業依賴密集型廉價勞動力的生產模式;
●人類壽命和生活質量越來越高而能夠提供老齡化服務的人力資源卻越來越少,人類需要利用智能化機器設備提供優質服務;
●自然和人為災害以及戰爭仍頻繁發生而人類難以適應此類環境,人類需要機器人代替人來執行任務;
●人類探索深海、太空等極端環境的活動越來越頻繁,而人類在此類環境中的生存能力低且代價高,需要利用機器人實現遠程交互作業。
機器人已從早期的工業機器人發展為種類繁多的現代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已廣泛應用于各大門類工業領域,應用正在擴展到越來越多的行業,包括3D打印、農業、裝配、建筑、電子、物流和倉儲、生產制造、醫藥、采礦以及運輸等很多其它行業。
我國機器人市場容量巨大、多樣,這是國外機器人產業發展不具備的獨特優勢,正如我國消費電子、互聯網行業的國產品牌正不斷實現對國外行業巨頭的超越,我國機器人行業也會在不久的將來創造新的奇跡。
無人機:2018年中國民用無人機市場將達到110.9億元
近年來無人機在民用市場的應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如農林植保和電力巡線兩個領域,無人機需求較為迫切,且具備較大的市場規模。在其它行業的潛在需求也將逐步顯現,中國民用無人機市場空間巨大,將進入快速發展期,或將在未來3年內,迎來第一個行業應用小高潮。
無人機迅猛發展主要原因:
●一是技術壁壘降低。民用無人機得益于我國軍用無人機技術轉民(尤其是無人機航空發動機的民用化)降低了技術壁壘。
●二是硬件成本下降。主要是一些精密零件的組裝和空氣動力學的設計。借助于國內完善的電子元器件供應鏈,國內的無人機企業能夠以較低的成本生產和銷售產品。
●三是需求將爆發。無人機民用領域廣泛,其潛在市場需求不亞于軍用無人機,民用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尚處于成長期,民用專業級無人機處于需求爆發前期,未來民用無人機將迎來“井噴”時期。
●四是投資火爆。目前消費級無人機市場的爆發吸引了眾多資本涌入其中。
●五是政策管制逐步放開。當前我國低空領域改革已經進入深化階段,政策限制逐步放開,將推動我國無人機的推廣應用。
成本與價格上具備優勢,而技術上又領先國外,國內無人機企業的成功雖是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目前無人機在農業、空中監測、研究等領域的應用可行性更高。目前無人機并非完全的智能化,無人機依舊需要專業的飛行人員來操控,市場專業性人才缺口大,人才培訓市場具有很高的投資價值。
人工智能:預計2020年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近百億
人工智能為21世紀科技領域最為前沿的技術之一,它是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其所使用的技術旨在根據數據和分析賦予計算機能夠做出類似人類的判斷。我國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上與發達國家相比不算落后,再加上我國在人工智能相關領域不斷產生新的突破,未來人工智能將呈現跨越式增長,預計2020年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接近百億。
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文字識別、語音識別、中文信息處理、智能監控、生物特征識別、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智能科技成果已進入廣泛的實際應用。2014年,中國市場的工業機器人銷量猛增54%,2014年我國智能語音交互產業規模達到100億元;指紋、人臉、虹膜識別等產業規模達100億元。
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技術在人工智能基礎研究、人腦研究、網絡融合、3D智能打印等領域不斷產生新的突破。未來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人口老齡化的時代來臨,人工智能家庭化的現象將會普及,屆時家用助老服務機器人、醫療機器人以及家用清潔機器人的市場需求將會激增。
3D打印:2018年市場規模或超過200億元
當前我國整體經濟存在下行壓力,傳統制造業亟待轉型升級;中國作為傳統制造業大國,在發展中國家低成本優勢顯現的大背景下,加快發展3D打印是我國由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的有效途徑之一。
●我國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人口紅利漸失,勞動力成本上升,亟待新型生產方式提高生產效率和效益,這為3D打印的發展提供動力。
●國外3D打印相關技術專利陸續到期,為我國發展3D打印提供一定的技術便利。
●目前傳統制造方式已不能很好地滿足人們在生產和生活方面日益增長的需求,3D打印是一個很好的補充。
●此外,產學研結合更加緊密,“五大3D打印團隊”都很好的將學校研究成果轉化為產業價值。
政策、經濟、技術以及社會文化四方面驅動3D打印發展。2014年,全球3D打印機市場規模達到38.5億美元,預計2018年,市場規模將增長到125.8億美元。中國3D打印市場規模近年均保持較高增長速度,增速維持在30%以上,預計2018年中國3D打印市場規模或超過200億元。
無人駕駛:2020年將成為無人駕駛汽車商業化元年
國內無人駕駛產業仍處于萌芽期,部分細分市場仍為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