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電氣在漢諾威工業展上的展示正在進行中。今年,施耐德電氣的參展主題是“連接產業價值鏈,塑造工業影響力”,并通過實際場景解讀這一主題。以一家乳制品的“循環制造園區”為例,展示施耐德電氣提供的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從最初的農作物和牲畜的養殖管理,到牛奶生產,再到廢棄物處理,觀眾能夠清晰看到施耐德電氣全流程的自動化和電氣化解決方案,以及完整的產品服務體系。
在工業自動化的整個過程中,如何實現數字化技術、AI 與數據要素的協同呢?施耐德電氣全球高級副總裁、工業自動化業務創新與技術負責人 Aurelien Le Sant在漢諾威工業展現場接受《MM 現代制造》采訪時表示,這并非單純的理論,而是體現在產業完整的全生命周期場景中。在全生命周期的開始和結束,都存在數字連續性,數據至關重要且無處不在。從數據的初期采集、中期追蹤到最終分析,施耐德電氣能在每個階段提供解決方案,無論是在本地應用層面實現優化,還是通過全球控制來整合數據、精準識別和調整優化。
邊緣智能常被稱為 “工業 4.0 的最后一公里”,行業需要解決傳統制造中的數據延遲與孤島問題。對此,Aurelien Le Sant 認為,數據是數字化的根基,需要嚴格管理。施耐德電氣因此選擇了 OPC UA 這樣的工業通信協議,確保數據可被語境化解讀。這是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之后,依據客戶想在哪里完成什么樣的動作,需要在合適的不同層級上部署算力。例如,在質量檢測場景中,要將質檢算法與控制算法直接互聯,這是很重要的一點,保證系統能夠實時反應,實現實時直接調整產線,采取措施提升質量。延遲問題值得關注,這也是邊緣技術能帶來的價值所在,施耐德電氣因此集成了本地化的計算能力。但從長遠來看,企業會需要更多的大數據處理能力,這時云計算的優勢就得以體現。借助施耐德電氣旗下的工業軟件 AVEVA 劍維軟件等解決方案,企業可以獲得更全面的視圖進行預測分析,對即將發生的事情做出反應,或者分析過去發生的事情,根據這些信息調整設備設置或生產工藝。
可持續發展是施耐德電氣的戰略重點,而人工智能AI為可持續發展進程提供了賦能。依托人工智能AI賦能的解決方案,企業可以在所有層面上提高可持續性和運營效率,這兩者就像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提高質量就意味著減少浪費,優化管理就能獲得更好的產出。施耐德電氣貫徹這樣的循環原則,從原材料的獲取到最后的產出,致力于獲得最大運營收益,同時確保資源利用最大化。
談到未來 3 - 5 年的計劃,Aurelien Le Sant 認為,施耐德電氣將繼續推進當前的發展戰略,從聚焦硬件和物理層面,轉向更靈活的邊緣控制功能,并依托軟硬件結合的解決方案,確保環境適應性并順利部署。隨著邊緣計算的普及以及 5G 的到來,施耐德電氣看到了這些技術的融合,尤其是人工智能AI的應用。目前幾乎所有應用中都能看到人工智能AI的影子。相信隨著技術的發展,企業有可能為工程師提供更多工具,以便他們能夠更快地開發應用,提高生產性能并實現更好的可持續性,最終超越期望達到設定的目標。
未來工業的發展,不會只依賴于單一技術。推動工業自動化的正是各種技術的協同作用。談到人工智能AI,就無法離開邊緣計算。沒有邊緣計算就無法實現靈活的邊緣控制。此外,如果考慮到無線技術以及能夠更靈活地管理負載,就必須要將 5G 技術納入考量。推動行業未來前進的關鍵,就是將各種技術融合在一起的能力,能夠充分利用各種新技術帶來的優勢,才能推動行業走得更遠。
——信息來自: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