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北京亦莊將迎來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比賽。21公里的賽道上,人形機器人將與人類選手同場競技。目前,已經有多家人形機器人企業宣布將要參賽。一起跟隨記者的鏡頭,去看看一位“蘇州籍”機器人選手的備賽情況。
工作日上午,江蘇蘇州一個工業園區內熱鬧非凡。有一位馬拉松備賽“選手”正在這里訓練,這個特別的“運動員”吸引了人們駐足圍觀。
此次半程馬拉松比賽將人形機器人的關門時間設置為三個半小時左右,想要完賽,機器人可以選擇更換電池,也可以由“隊友”接力,但接力跑的成績會打折扣。這一規則不僅考驗機器人的續航能力,也考驗機器人跑步的穩定性,以及團隊的技術方案。
跑一場半馬,對機器人來說有多難?第一關,就是跑道的考驗,人形機器人要在不同環境下適應不同的地形。接下來,才是耐力和速度的考驗。硬件要耐久、耐熱,一旦過熱,可能導致機器人摔倒甚至“罷工”;軟件算法要高效、省力,并與硬件高度耦合,軟件發出指令后,硬件關節的力矩、速度、位置都要協同控制。
相較于成熟的工業機器人減速器,人形機器人減速器要求更加輕量化、抗沖擊。
人形機器人想要走入千家萬戶,成本夠低是關鍵。隨著中國企業不斷加大研發力度,在人形機器人產品上持續發力,將出現爆發式增長。
——信息來自: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