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北京小喬機器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中華慈善總會簽訂正式合作協議,小喬機器人董事長李沛橋女士與中華慈善總會執行會長徐鐿軒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溝通,雙方就攜手共建科技促進群眾健康生活,幫助“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困難群眾問題達成共識。
中華慈善總會的宗旨是: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弘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幫助社會上不幸的個人和困難群體,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救助工作。此次小喬機器人與中華慈善總會合作,為了慈善工作能夠更貼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困難群眾,以了解并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為目標,合力減輕困難群眾看病就醫負擔。
新一代科學技術會成為大健康產業重要的動力,為戰略發展提供有力保障,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公益新生態。小喬機器人作為創新科技企業,這次參加愛心公益的智能機器人運用了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將科技融于慈善,“科技+公益”讓慈善行動更加創新與多元化。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在現實生活中不時上演。由于人口老齡化、醫療技術和設備的進步更新等多方面的原因,居民所承擔的醫療費用正在逐年上升,基本醫保難以解決群眾因大病承擔的重負。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對貧困人口進行建檔立卡“回頭看”。數據顯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在所有貧困戶里的占比達44.1%。而另一組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8962萬貧困人口中,因病致貧的占到42%。
在貧困鄉村調研中,通過走訪家庭以后發現,每一個家庭只要有一個人生病,就會拖累全家人,不僅他自己喪失勞動能力,沒有辦法使家庭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條件,反而使得全家財物都要圍繞治病。如果病情嚴重,治療時間長花費大,會讓全家陷入更難的境地。所以,貧困鄉村、貧困家庭里面特別期盼國家和社會有更好的政策,有更有力度的措施,幫助他們緩解困難、治療疾病。所以我們采取了這樣的慈善措施來盡所能的幫助這些家庭。
小喬慈善機器人擁有行業領先的智能軟硬件一體化平臺,定制化的軟件系統。核心功能是幫助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困難家庭看病治療問題:患者可以通過機器人發布需求,機器人再將需求反饋到慈善總會。這樣可以了解到患者的困難,并幫助找到合適的社會幫扶救助渠道。通過這樣的方式將與病相關的公益組織聯合起來,為百姓服務,以達到利民、便民,為人民群眾真正解決問題的作用。
機器人同時還具有語音播報、引路指導、人臉識別等功能,能夠傳播慈善常識和慈善理念,將慈善精神更好的傳達到人們心中,讓更多的有愛心人士參與到慈善行動中來。在播報語音中從語氣、音色等方面有效改善患者情緒,能夠從語音對話交流中解讀語義。并通過人臉識別功能做好相應需求記錄。
科技與慈善相結合,是社會發展的新力量。靈活創新的運用智能技術去發展慈善事業,將愛心不斷的傳遞下去,真正的幫助到困難群眾,向大健康社會發展,邁向健康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