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服務機器人在養老看護、醫療保健、情感關愛方面具有獨特的應用優勢,其與互聯網的融合創新,將推動智能服務機器人步入家庭,解決居民實際的生活需求。
隨著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持續升級,以及信息消費、寬帶中國、智慧城市、智慧家庭戰略的不斷推進,以智能服務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服務產品對提高生活品質、促進生活方式智慧化的作用日益凸顯。
老齡化社會臨近服務機器人剛需大
目前,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已經很普遍,而服務機器人比工業機器人種類更多,服務機器人將是機器人產業的下一發展階段。服務機器人與人共處并服務于人,應用非常廣泛。
“互聯網+”強勢推動 我國服務機器人迎發展新風口
從社會發展需求看,服務機器人可以為中國龐大的老齡人口及殘疾人服務,特別是中國老齡化人口到1.86億,殘疾人口8000多萬,都有高品質生活的需求。隨著機器人應用技術的不斷提升及人口老齡化加劇,醫療機器人和家用服務機器人將成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及殘疾人生活自理的重要工具,未來需求將逐年加大。
從政策方面來看,今年4月,工信部、發改委等三部委聯合印發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服務機器人年銷售收入超過300億元,在助老助殘、醫療康復等領域實現小批量生產及應用。在系列政策支持及市場需求提升的帶動下,我國服務機器人產業將迎來快速發展期。
從產業自身發展來看,我國服務機器人每年能達到30%增長,預計到明年產業規模1000億,相當于目前工業機器人主機的市場規模,而2020年的產業規模有望達到1500億。
“互聯網+”基因推動服務機器人將爆發
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和新材料等技術的不斷進步,大大縮短了服務機器人進入家庭的距離,服務機器人的時代即將到來,預計未來3-5年,服務機器人市場將超過工業機器人,成為物聯網時代的新藍海。
當前,服務機器人已成互聯網巨頭競逐的新焦點。服務機器人廣闊的市場前景,致使科技巨頭和各大互聯網公司競相布局,搶占戰略制高點。谷歌相繼收購Schaft、RedwoodRobotics、IndustrialPerception等9家機器人公司,在類人型機器人制造、人工智能、機器人協同等方面布局。不僅如此,谷歌還積極研發超快“量子計算機芯片”,使用亞原子粒子編碼數據,顯著提升計算速度,為機器人提供“智慧大腦”。百度成立的深度學習研究院,在語音識別、文字識別、人臉識別、異構計算、圖像搜索等方面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雖然服務機器人的產業鏈日益完善,但我國相比于國外發展水平來說,還是有差距的。特別在伺服電機、人機交互、智能決策等方面技術對外依存度高。在我國智能服務機器人以科研院所為主導的研究體系中,產業化進程較為緩慢,產學研協同創新能力和產業鏈管控能力有待提升。總而言之,我國智能服務機器人產業目前正處于培育期,產業成熟度有待提高。
為了趕超國外產業發展水平,我國服務機器人產業布局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推動人工智能與云計算應用深入發展,提升我國服務機器人技術的“標準配置”;其次,要拉動新的應用服務,催生新的商業模式。智能服務機器人既可為用戶提供養老扶助、家政服務,也可提供娛樂、教育服務,在家庭生活領域具有其他智能終端無可比擬的優勢;最后,要將服務機器人與智能家居融合創新,完善產業生態體。
隨著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持續升級,以及信息消費、寬帶中國、智慧城市、智慧家庭戰略的不斷推進,以智能服務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服務產品對提高生活品質、促進生活方式智慧化的作用日益凸顯。
老齡化社會臨近服務機器人剛需大
目前,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已經很普遍,而服務機器人比工業機器人種類更多,服務機器人將是機器人產業的下一發展階段。服務機器人與人共處并服務于人,應用非常廣泛。
“互聯網+”強勢推動 我國服務機器人迎發展新風口
從社會發展需求看,服務機器人可以為中國龐大的老齡人口及殘疾人服務,特別是中國老齡化人口到1.86億,殘疾人口8000多萬,都有高品質生活的需求。隨著機器人應用技術的不斷提升及人口老齡化加劇,醫療機器人和家用服務機器人將成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及殘疾人生活自理的重要工具,未來需求將逐年加大。
從政策方面來看,今年4月,工信部、發改委等三部委聯合印發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服務機器人年銷售收入超過300億元,在助老助殘、醫療康復等領域實現小批量生產及應用。在系列政策支持及市場需求提升的帶動下,我國服務機器人產業將迎來快速發展期。
從產業自身發展來看,我國服務機器人每年能達到30%增長,預計到明年產業規模1000億,相當于目前工業機器人主機的市場規模,而2020年的產業規模有望達到1500億。
“互聯網+”基因推動服務機器人將爆發
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和新材料等技術的不斷進步,大大縮短了服務機器人進入家庭的距離,服務機器人的時代即將到來,預計未來3-5年,服務機器人市場將超過工業機器人,成為物聯網時代的新藍海。
當前,服務機器人已成互聯網巨頭競逐的新焦點。服務機器人廣闊的市場前景,致使科技巨頭和各大互聯網公司競相布局,搶占戰略制高點。谷歌相繼收購Schaft、RedwoodRobotics、IndustrialPerception等9家機器人公司,在類人型機器人制造、人工智能、機器人協同等方面布局。不僅如此,谷歌還積極研發超快“量子計算機芯片”,使用亞原子粒子編碼數據,顯著提升計算速度,為機器人提供“智慧大腦”。百度成立的深度學習研究院,在語音識別、文字識別、人臉識別、異構計算、圖像搜索等方面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雖然服務機器人的產業鏈日益完善,但我國相比于國外發展水平來說,還是有差距的。特別在伺服電機、人機交互、智能決策等方面技術對外依存度高。在我國智能服務機器人以科研院所為主導的研究體系中,產業化進程較為緩慢,產學研協同創新能力和產業鏈管控能力有待提升。總而言之,我國智能服務機器人產業目前正處于培育期,產業成熟度有待提高。
為了趕超國外產業發展水平,我國服務機器人產業布局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推動人工智能與云計算應用深入發展,提升我國服務機器人技術的“標準配置”;其次,要拉動新的應用服務,催生新的商業模式。智能服務機器人既可為用戶提供養老扶助、家政服務,也可提供娛樂、教育服務,在家庭生活領域具有其他智能終端無可比擬的優勢;最后,要將服務機器人與智能家居融合創新,完善產業生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