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下午召開的人形機器人及具身智能創新論壇上傳出消息,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國地中心)聯合行業內頭部企業和機構,發布全國首批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標準。
近年來,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成為研發核心方向,國內產業快速發展,算法向數據驅動轉變。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技術生態系統逐漸專業化分工,推動技術快速迭代與應用落地。技術進步與成本降低,將促進人形機器人在工業、家庭和商業領域廣泛部署。
為了更好地規范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的開發與應用,確保技術進步的同時兼顧安全、倫理與社會影響,首批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標準在滬出爐。當日發布的團體標準《人形機器人分類分級應用指南》定義了人形機器人通用、結構、智能相關的術語名詞,從結構外觀、移動方式、智能模型等方面進行指導分類,按照具身智能、下肢運動、上肢作業、應用環境等作為分級要素,將人形機器人劃分為L1-L4四個技術等級。該標準適用于人形機器人的研究、開發、生產、評估和應用推廣。
團體標準《具身智能智能化等級分級指南》規定了具身智能技術領域的智能化等級劃分依據,采用系統功能性、自主性、泛化性的分級原則,按照感知、認知、決策、自主等核心能力作為分級要素,將智能化等級從基礎到高級智能化水平劃分為G1-G5五個階段。該標準適用于具身智能技術的研究、開發、生產、評估和應用推廣。
上海庫帕思科技有限公司與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上海智元新創技術有限公司、上海傅利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上海開普勒機器人有限公司共同發起《共建具身智能語料數據生態》倡議,并簽訂具身智能語料運營合作意向書。
此批標準和倡議書的發布,對于我國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領域的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不僅使行業的各環節有章可循、有據可查、有準可依,還將引導企業和科研機構更加有序地開展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避免非良性競爭和資源浪費,為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的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論壇透露,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具備人形機器人整機能力的企業有25家,其中一半在上海,上海擁有全國三分之一的人工智能人才和一批國際標準化專家。模速空間、機器人谷等世界級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已經在上海初具規模,上海在人形機器人及具身智能領域優勢明顯,下一步上海將通過標準化加快形成技術優勢,加快推動產業轉化,加強國際標準項目和國際標準組織研究布局,以高標準助力人形機器人和具身智能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此外,為深化人形機器人發展,上海將打造虛實融合具身智能訓練場,建設多地聯動的物理訓練場,構建軟硬協同的虛擬訓練場,融合真機和仿真數據,計劃年底完成場地建設,支持超100臺異構機器人采集訓練。
——信息來自: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