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關于激光行業的發展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有的企業認為寒冬已至,激光越來越不賺錢(尤其是金屬切割市場);也有的企業踩對鋰電風口,營收利潤大幅增長。那么,曾經風光無限的激光切割市場究竟還有沒有出路?內卷不斷的局面又將如何打破?
黃金十年后的寒冬降臨
前幾年,我們在各種關于激光行業發展的會議上,常聽見“我國激光行業發展正處于黃金十年”的說法。2011年,光纖激光切割機開始在中國市場嶄露頭角。幾年后,隨著光纖激光切割在工業生產中的優勢得到驗證,光纖激光切割機擊敗二氧化碳切割機成為市場主流選擇,光纖激光市場也由此迎來爆發式增長。
2017年,我國激光市場出現了首臺萬瓦光纖激光切割機。奔騰激光、大族激光攜手IPG,先后推出10kW、12kW光纖激光切割機,推動我國激光市場進入萬瓦時代。一年后,國產萬瓦激光器進入工業市場,國產替代進口的競爭也進入新階段。同在2018年,國產光纖激光器制造商銳科激光登陸創業板上市,引發了資本對激光市場的狂熱關注,大量資金涌入市場,融資新聞層出不窮。還是2018年,這一年年底光纖激光器市場出現了明顯的價格戰苗頭,有了資本托底,不少激光企業敢于應戰,最終都被卷入這一輪價格戰中。
從市場規模增長曲線來看,2018-2020年,這三年市場規模增長都較平緩,似乎是進入了行業發展的慢周期。但結合市場出貨量的數據來看,這三年光纖激光器出貨量每年均有大幅增長,尤其是萬瓦激光器幾乎成為所有光纖激光器制造商的標配產品,出貨量連年倍增。這足以說明,激光市場仍處于快速擴張階段,但猛烈的價格戰導致“增量不增收”。而這種壓力向下游傳導到后,讓本就飽受同質化競爭之苦的光纖激光切割機制造商雪上加霜。
2021年,盡管市場總體銷售額有所回升,但價格戰并未停歇,市場出現了“增量增收不增利”的情況。有的企業在斬獲28億營收的同時,凈利潤不足1億。2022年上半年,在疫情反復、國際局勢變化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響下,“增量增收不增利”的局面進一步蔓延,過半企業利潤同比下降,出現虧損靠融資續命的企業也不在少數。這種局面,讓不少人覺得“寒冬已至”。
但市場也并非毫無生機。正如文章開篇所說,有的企業踩對了時下風口,憑借鋰電領域的天量訂單賺的盆滿缽滿。而過去火了十年、目前遭遇寒冬的激光切割市場,也有人燃起火把,尋找復蘇的機遇。
激光切割進入5字頭時代 突破厚碳鋼穩定加工極限
2022年9月6日,大族激光智能裝備集團聯合IPG發布了HF系列50kW高速光纖激光平面切割機和HF 50系列超高速磁懸浮激光切割機。此前曾有業內人士提出質疑,認為激光切割市場不需要這么高功率的產品,20kW、至多30kW足矣。功率攀登真的有止境嗎?
從大族激光官方公布的設備性能來看,50kW切割機能夠在不同切割氣體工藝下大幅提升厚板切割能力,包括解決35-50mm碳鋼空氣高質量切割問題、提升低壓氧氣負焦切割厚碳鋼效率(50mm碳鋼板切割速度可達1.8m/min)、突破高質量切割碳鋼厚度極限(正焦點切割厚度從30kW的60mm提升到100mm)。
這款設備的性能提升,讓激光切割能夠在100mm以下的超厚板切割領域實現對傳統等離子工藝的替代,更節能環保,效率也將顯著提升。不僅如此,50kW設備也將給加工戶帶來更高的收益。如果以50mm碳鋼來計算全年產能收益,一臺50kW相當于一臺40kW加上一臺30kW。這款厚板切割利器,或許將在船舶、重工等超厚板切割領域打開新局面。
在此之前,創鑫激光在8月5日發布了高亮度50kW三合一激光方案,率先吹響激光切割5字頭號角。9月7日,創鑫激光又通過一鏡到底的方式,對50kW的厚板切割能力進行直播,有力回擊了“50kW只能看不能切”的傳聞。直播中,創鑫激光50kW激光器搭配自研的60kW切割頭,以“之”字形連續長時間切割。從最終樣品來看,切割起點到終點底部均是一樣光滑無掛渣。
50kW“之”字形連續切割
了解激光切割碳鋼的朋友都知道,長時間切碳鋼時激光輸出頭以及切割頭鏡片的溫度會快速提升,導致焦點漂移,因此往往長時間切割厚碳鋼時后半部分的工件會掛渣嚴重,甚至切不透。而創鑫激光三合一解決方案通過激光器、切割頭和系統三個維度共同配合,解決了焦點漂移問題,從而確保長時間切割碳鋼的質量穩定。這項技術的突破,成為5萬瓦激光切割真正實現長時間大批量穩定生產的關鍵。
根據創鑫激光披露的切割速度可以發現,在不銹鋼厚板(30mm以上)切割方面,50kW比40kW的切割速度提升40%以上。而在16mm以上的碳鋼切割方面,50kW比40kW的切割速度提升20%以上。
鉑金十年將至 激光切割謀求高品質發展
毫無疑問,5字頭時代的激光切割市場與過去6kW以下的激光市場截然不同。整體而言,6kW能夠解決絕大多數鈑金加工的需求,但更高功率的切割應用瞄準的是不一樣的細分市場。50kW在厚板、超厚板這一細分領域能夠形成對其他功率段產品的降維打擊,同時5萬瓦切割也具備一定的技術壁壘,對床身的機械結構、控制系統等都提出更高要求。面對行業寒冬,50kW有望成為破局的一種答案。
50kW切割30mm不銹鋼(4.8m/min)及碳鋼(4.5m/min)
當然,片面追求高功率并不是激光切割市場唯一的出路。按往年萬瓦軍備競賽的經驗來看,如果僅僅是功率提高,在維持1-2年后就會重回同質化競爭局面。因此激光切割市場還將探尋其他的出路。
從目前幾家頭部企業的戰略布局來看,通快、百超立足金屬加工前中后的工藝流程,加大對自動化、智能化相關技術的研發,旨在打造折彎、切割、焊接一體化的智慧工廠;華工激光也將重心從切割機單機,轉向圍繞武船重工、中鐵寶橋等大型重工企業定制智能產線、智能工廠,并推出多款重型加工中心,力求實現“一臺機器替代一個工廠”;奔騰激光則立足高功率激光技術,打造高功率激光加工平臺,實現一機多用,其坡口切割機市占率行業領先。簡言之,以激光切割為基礎,延伸關聯應用場景,實現“切割+”,或許是追求更高功率外的另一條出路。
對光源制造商而言,僅憑模塊疊加實現功率提升就能獲取更高利潤的日子也將一去不復返,尋求差異化優勢成為打破內卷,提升利潤的關鍵。如IPG在能量轉換率方面下苦功,推出了電光效率超過50%的ECO系列激光器,引領低碳制造變革;銳科激光則豎起高端旗幟,結合光閘、可變光斑等技術拓展新應用、新領域;創鑫激光持續高舉高功率激光大旗,同時還結合高亮度技術與三合一思維,用不一樣的思路解決當前激光加工存在的痛點問題。
回到本文開頭拋出的問題:激光切割市場面臨寒冬,還有出路嗎?
筆者認為,激光切割市場依然大有可為。盡管過去粗放式增長的黃金十年已經結束,但未來大家將迎來需要精耕細作、靠品質謀發展的鉑金十年。未來的激光切割市場,具備獨特競爭力、能夠滿足細分領域特殊需求的方案提供商將獲得更多機會。光源制造商也不再僅僅只是激光器提供者的角色,未來的市場需要他們更具行業思維,與設備集成商共同探討解決細分領域的特殊難題。
鉑金十年將至,新興應用將迎來大發展,激光切割也有望煥發第二春。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