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作為未來發展重要方向,承載了世界夢想,當互聯網的紅利逐漸見頂,物聯網成為未來發展核心,越來越多的企業也在加大部署或者探索物聯網,以此驅動產業轉型升級,各界積極入局跑馬圈地,以此搶奪時代制高點。
源自pixabay
不可否認的是,物聯網正在重塑整個社會的生產與消費,從制造業層面到零售物流、從醫療保健到農業環保,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系統已深入到各行各業,萬物互聯成為全球網絡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搶占未來風口,企業搶灘物聯網
萬物互聯是互聯網未來發展趨勢,巨頭自然不會缺席,誰都想搶先一步拿到未來明確市場的入場券。
從行業角度看,當前正處于物聯網發展拐點,傳統行業亟待數字化轉型,而物聯網技術是企業實現數字化的重要途徑,可以讓數據發揮出價值,推動物聯網的發展創新。
此外,物聯網平臺上“承”硬件與算法,下“接”各行業的應用,可以說是整個產業鏈的“中流砥柱”。因此,也吸引了無數“玩家”入局。
谷歌希望安卓操作系統能廣泛應用在各種智能設備當中去,發布了Android Things物聯網系統,同時,谷歌希望把強大AI能力擴展到各種物聯網智能設備上,讓終端更加智能。
亞馬遜則在多年前就發布了AWS IoT平臺,幫助工業企業提高運營效率,使用AWS IOT構建的機器學習模型可以在云中或直接在工業設備上運行,以此搶占物聯網應用市場。
阿里則憑借阿里云的優勢站位,形成一個幫助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設施,結合云計算打造物聯網平臺的“操作系統”。
華為憑借領先的技術優勢、端邊網云全棧服務、成熟的生態布局打造了云loT物聯網平臺。
而中國通服另辟蹊徑,依托旗下開放物聯網平臺和維護云,打造了上下聯動、橫向聯通,快速響應市場變化,提升市場研判和項目交付能力,不僅能在開發時為客戶降本增效,還能打通物聯網運營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包括物聯網芯片、傳感器、網絡傳輸在內的核心技術不斷突破,刺激應用需求的爆發,創新模式不斷涌現,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IoT Analytics在《物聯網平臺市場報告2018-2023》中表示:從2018年到2023年,物聯網平臺領域的軟件和服務支出預計將以每年39%的年復合增長率高速增長,到2023年,物聯網平臺領域的年度支出將超過220億美元。
目前,物聯網平臺層作為聯通感知層和應用層的中樞神經,是實現產業多方 (開發者、服務商、商家)協作的關鍵,隨著云計算、邊緣計算、PaaS平臺等技術的應用發展和平臺生態趨于開放,輔助用戶以高效、低成本的方式制定經營管理策略,推動物聯網行業低成本,高效率的數字化轉型。
物聯網爆發前夜,新興技術助力萬物互聯
從概念上看,基于互聯網、傳統電信網等信息承載體,讓所有能行使獨立功能的普通物體實現互聯互通的網絡,引得業內各類參與者投資布局,但在落地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具體看來,物聯網項目的成功通常受到與技術兼容難度增加和物聯網相關合作伙伴互不兼容的一系列挑戰的阻礙,導致物聯網行業生態系統變得復雜,以及價值鏈極其分散。
為了釋放物聯網優勢,有著多年通信經驗的中國通服通過開放物聯網平臺和維護云重構了物聯網生態和價值鏈。
開放物聯網平臺解決了物聯網生態企業資源管理、安裝調試、項目實施和系統維護等一系列難題,通過大量工具集減少開發工作量,同時兼容多網絡多協議接入,解決技術不兼容性的難題。
維護云則以輕量化平臺(APP和小程序)為基,全方位助力客戶實現生產、運營和數字化轉型,并圍繞服務構建了新的“數字生態”。
從概念上看,物聯網云平臺是物聯網和云計算技術堆棧融合在一起的平臺,可為消費者和商業應用帶來增值服務。
可以看出,新興技術正在推動物聯網行業發展,云計算、大數據和AI等技術實現維護資源的精準匹配,滿足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進一步發掘出市場潛力,據艾瑞數據,2020 年中國物聯網設備連接量達 74 億個,預計 2025 年將突破 150 億個 。物聯網設備連接量的持續增長為物聯網云平臺的發展輸送養分,推動平臺從設備、數據積聚的“量變”走向從數據價值挖掘的“質變”。
如今,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的深入已經激起物聯網應用的熱潮,從云計算到大數據再到人工智能、物聯網,新技術的融合應用已經成為重中之重,并推動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不斷深入進行,一個嶄新的物聯網圖景正在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