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消息,今年來,國內車企更加內卷,價格戰、輿論戰不斷。截至目前,國內包括造車新勢力在內的所有新能源汽車品牌,幾乎都通過各種降價優惠措施吸客促銷,就連不降價的理想汽車近日也通過優惠補貼的方式變相降價。
在“內耗”的同時,國內新能源車企也在尋求新的出路。今年以來,上海外高橋港區海通碼頭一直處于滿負荷的運行狀態,幾乎每天都有大量的新能源汽車“登上”滾裝輪駛向全球。
曾幾何時,這些船上裝載的是國內剛下產線的智能手機。然而,歷史不會重演,只會驚人的相似,回顧國內手機產業鏈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目前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正經歷的“內卷”與當年國內手機產業鏈過程十分相似,或是為了擺脫內卷,如今,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公司選擇“下南洋”掘金。
東南亞成國產車出口重地
8月10日,中汽協發布7月份汽車工業產銷數據顯示,2023年7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達到10.1萬輛,環比增幅為29.5%,同比增幅則為87%;1~7月份,新能源汽車出口63.6萬輛,同比增長1.5倍。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電動汽車出口的市場中,東南亞是關鍵市場之一。據全球知名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顯示,中國電動汽車銷量占據了東南亞電動車市場75%的份額,特別是泰國,一直是國內車企試水海外市場的首要目的地。
據乘聯會發布的一份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總計向泰國出口了79420輛新能源車,在去年的新能源累計出海榜上排名第三,同比增速達96%。2022年泰國的純電動汽車的前五大車型中,中國汽車品牌占了四個席位,分別是長城汽車ORA Good Cat(歐拉好貓)、上汽MG EP、上汽MG ZS EV以及比亞迪的ATTO 3(元 PLUS)。
得益于海內外市場優秀的銷量表現,比亞迪不管是7月單月銷量,還是1-7月總銷量,都以絕對優勢穩居首位。7月,比亞迪的銷量為26.2萬輛,是銷量第二名上汽(銷量8.9萬輛)的近3倍;1~7月份,比亞迪以151.7萬輛的絕對銷量,力壓銷量為54.1萬輛的特斯拉。
為何車企選擇東南亞市場?在崔東樹看來,相較其他區域市場,中國與東盟主要國家的貿易保持著良好的增長態勢,而且,東南亞地區未來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增長也為中國汽車拓展該地區市場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根據國際咨詢公司KPMG的報告,東南亞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預計將持續增長,從2020年的3.8萬輛增加到2030年的100萬輛,而2022年東南亞六大經濟體新能源乘用車年銷量約為5.1萬輛,同比增長200%。
崔東樹指出,“現在中國企業出口運營能力有了很大提升。隨著東南亞市場消費水平的提升和電動化的滲透,東南亞的新車銷售潛力巨大,中國汽車出口要抓住這一市場,大力推進。”數據顯示,2022年,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5國的新車銷量增長率分別為30.2%、26.8%、20.6%、10.5%和10.5%。
多家車企加大東南亞市場投入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市場上長城汽車、吉利汽車、五菱汽車、比亞迪等主機廠已在東南亞市場布局。
長城汽車在東南亞地區建設了泰國羅勇工廠,該工廠是中國汽車企業在東南亞地區建成的一條全工藝整車生產線,已正式投產。2023年1月,長城汽車與越南TAG成安集團股份公司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6月,長城汽車多款車型陸續在菲律賓、柬埔寨等國家上市。
吉利汽車在2017年收購了東南亞第一家汽車制造商寶騰汽車。這是吉利汽車進軍東南亞市場的重要一步。在此基礎上,吉利今年繼續加碼。今年7月,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稱,中國汽車制造商吉利計劃豪擲100億美元,將馬來西亞霹靂州丹絨馬林打造成該地區最大汽車中心。
2015年,上汽通用五菱在印尼西爪哇省投資10億美元建設占地60公頃的汽車工業園,生產面向印尼和東南亞市場的車型。
2022年12月,比亞迪正式宣布進入馬來西亞乘用車市場,并發布首款車型BYD ATTO 3;今年3月,比亞迪宣布其在泰國羅勇工業區的工廠正式奠基,預計將于2024年投產,年產能為15萬輛,主要出口到東南亞和歐洲。此外,近期,有媒體報道稱,比亞迪已經與菲律賓企業集團阿亞拉(Ayala)達成合作協議,將在菲律賓本土市場銷售電動汽車。
2022年8月下旬,哪吒汽車正式進入泰國市場,在泰國多地開設門店,推廣和銷售新能源汽車。2023年3月,3600輛哪吒V“出海”泰國,創造了中國造車新勢力最大的單批次出口紀錄。
據了解,還有其他中國汽車企業也計劃在東南亞布局和投資,如奇瑞汽車和愛馳汽車等。
上游產業鏈能否迎來新增長點?
隨著國內車企加大海外市場投入,國內日益成熟的汽車產業鏈上游公司有望跟隨出海分一杯羹。
其中,印尼擁有豐富的鎳資源,作為動力電池的關鍵材料,我國電池產業鏈公司對鎳礦開采和加工的投資快速增長。而自印尼宣布禁止鎳礦原材料出口以來,截止到2023年1月,印尼共吸引超150億美金的涉鎳投資。華友鈷業、青山控股、洛陽鉬業、寧德時代均已通過不同方式進入印尼鎳礦產業。
目前,印尼動力電池產業主要被中國和韓國企業分割。Business Korea就曾報道稱,中國和韓國將在具有高增長潛力的東南亞電池行業展開競爭,其中極具資源的印度尼西亞更是關鍵之一。
除了資源類公司外,有些上游零部件公司先知先覺,早已在東南亞市場布局,率先“吃螃蟹”。均勝電子旗下公司均勝安全方面人士告訴集微網,“現在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有規劃走向海外,不過之前他們的部分業務是交給自己供應體系內的供應商,這些供應商不具備海外經驗的話,要走出去設廠,就要依靠我們有經驗的供應商,因為我們有海外布局優勢。”
據了解,目前均勝安全在東南亞地區有較為成熟的布局,在泰國、印度尼西亞、印度、菲律賓都建有汽車安全系統生產制造工廠。
值得關注的是,國內已有零部件產業聯盟組團對東南亞市場展開調研。今年4月,為了解當地產業與市場,更好地布局東南亞,長三角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聯盟執行秘書長陳冠達帶隊,由長三角地區15家緊固件、五金、汽車零部件企業組成的考察團對越南進行考察。
隨著國內越來越多的主機廠在東南亞布局,汽車配件廠商迎來海外掘金的良機。未來國內汽車產業鏈在東南亞持續發展?集微網將持續關注。
更多信息敬請關注展會官網:http://www.are-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