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2019年,中美貿易戰從摩擦升級、反復博弈到第一階段文本達成一致。宏觀大環境暗流涌動,對很多人來說,這一年——“難”。而工業激光器市場的2019年,也經歷了一場激烈的價格戰,觸發了市場爭奪與行業洗牌。回顧這場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長達1年多的價格戰,我們可以看見,有的企業丟車保帥,有的逆流而上,有的在細分市場另辟蹊徑,而有的則在夾縫中求生存。分析各家企業不同的價值取向及路線選擇,我們能有哪些反思與收獲呢?工業激光器未來又該走向何方?
近期,OFweek激光網造訪創鑫激光,與創鑫激光品牌與市場負責人曾劍鋒就行業環境、行業格局、行業未來等多個話題進行深度探討,共同復盤2019展望2020。
創鑫激光品牌與市場負責人曾劍鋒
創鑫激光供圖
行業旋律:價格戰倒逼各家成長,國產突圍
在中美貿易戰的籠罩下,2019年國內制造業幾乎持續低迷。盡管從11月起制造業下滑態勢有所緩解,但激光器市場一方面受宏觀經濟影響較大,另一方面正在從增量爆發期進入存量調整期,整體需求依舊疲軟。與此同時,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催化產業結構優化,也驅動制造業企業不斷實現設備升級,這些都對激光器制造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
這場去年掀起的激光價格戰迫使國內廠家積極應對:一方面是調整價格策略,下功夫修煉內功,通過器件、激光器垂直一體化實施降本計劃,提升競爭力,抓住國產替代紅利;另一方面則是開拓更多細分市場,通過不斷拓展應用場景而創造成長性紅利。
一輪激烈的價格戰下來,國內光纖激光器市場份額發生了明顯變化。作為頭部的國產激光器廠家,創鑫激光有著深切體會。曾劍鋒表達了對市場格局的看法,他認為:“縱觀激光器市場格局,頭部三家IPG、銳科、創鑫在進行市場份額的爭奪,而其他企業則傾向在細分市場深耕。預計2019年銳科激光與創鑫激光國內市占率繼續提升,而IPG的下滑勢頭則將繼續保持。”
光纖激光器市場規模及預測
數據來源:OFweek產業研究院
2018年中國光纖激光器市場份額比例圖
數據來源:2019中國激光產業發展報告
OFweek激光網制圖
市場份額證明了國產品牌的不斷壯大,曾劍鋒引用機構公開數據進一步舉證:“國產小中高功率產品正進行三線突圍:100W以下小功率激光器國產化率達99%,基本實現全面國產化;100W-1500W中功率光纖激光器出貨量增速維持在25%;1500W以上國產激光器出貨量翻倍,3000W以上競爭日趨激烈,是相互爭奪的主戰場。目前3000-4000W、6000W高功率光纖激光器是拉鋸的核心戰場。”
數據來源:2019中國激光產業發展報告
OFweek激光網制圖
數據來源:2019中國激光產業發展報告
OFweek激光網制圖
數據來源:2019中國激光產業發展報告
OFweek激光網制圖
數據來源:2019中國激光產業發展報告
OFweek激光網制圖
頭部競爭:中長期透視各家打法,三足鼎立
中國激光行業起步晚于國外,技術導入初期市場格局一家獨大,但百家齊放的格局無疑更利于整個行業的發展。曾劍鋒表示,創鑫激光對這些激光行業做出貢獻的同行、科研工作者以及共同發揚國產激光技術的設備廠家始終懷有敬畏之心,并相信激光市場未來有厚積薄發的無限可能。
曾劍鋒認為目前行業還處在比較低層次的競爭中,他向OFweek激光網解釋說:“所謂的低層次,一是研發積淀不夠,主要體現在產品品質和工藝積累,打磨過硬的研發實力是重中之重;二是應用開發過于狹隘,過多停留在打標、切割這些領域,精細化方向及其他開發應用遲緩,不利于整個行業的發展;三是競爭手法單一,簡單依賴商務維度,最終也會對品牌造成損害及反噬。”
價格戰過后,市場格局將有新的變化。針對當前的行業格局,曾劍鋒對頭部三家激光器品牌的發展模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IPG作為全球激光技術領跑者,是典型技術驅動,能利用全球戰略平衡中國份額逐漸萎縮的頹勢,并逐步釋放新型應用市場以保證其掌握頭部利潤;銳科激光作為本土激光器企業,重心仍將以市場份額優先,同時依托上市資本的力量及國有控股的優勢,進行多元化產品開發,快速實施國產替代戰略;創鑫激光一方面將發揮民營活力優勢,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另一方面則會堅定國產高功率、超高功率激光器及相關應用配套研發道路,對內修煉研發內功,積累工藝能力。”
競爭機會:歷練下不懼更多比拼,多維猜想
起伏紛爭的2019年即將過去,對早已在市場歷練多年的頭部激光器品牌來說,顯然已經有自己方向和道路,2020的行業將是怎樣的走勢,對在細分市場深耕的其他品牌又有哪些機會?對此,曾劍鋒向OFweek激光網表達了他對2020的行業機會和競爭模式的三個猜想:多維競爭力的塑造、戰略縱深能力的積累和滲透力的強化。
曾劍鋒認為,今年價格降幅約50%增大了各家的經營壓力,2020年價格戰將趨緩。同時,價格戰加速了行業低端產能的出清,以價格比拼的惡性競爭可能逐漸演變成人才戰和應用解決方案的較量,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及工藝研發能力,塑造企業多維的競爭力。
此外,隨著技術成熟度提升,以單產品單業務作戰的思路將演變成各家戰略縱深厚度的競爭,包括提升垂直整合能力及構建縱向激光生態圈。曾劍鋒表示:“垂直整合意味著成本優化,構建激光生態圈則有助于企業深度參與產業發展,緊跟市場需求。集團軍作戰模式將成為2020年競爭的主流。”
最后是滲透力的強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區域滲透,如西南市場GDP增速排行前三,基礎設施建設將帶動制造產業的需求,同時海外新興發展中國家亟需性價比高的激光器填補空白;二是行業滲透,原有切割、焊接、打標向更高效更精細的方向滲透以及新能源、光伏、鋰電、OLED、3C的不斷新增的應用需求;三是對終端客戶滲透,對全國大型不銹鋼、金屬銷售集散地客戶挖掘需求及進行工藝輔導,協助他們共同完成對傳統技術和工藝的替代。
訪談最后,曾劍鋒總結說:“眼前的價格戰、市場話語權都是短暫的表象。拂去市場迷霧后,放眼行業未來,我們有信心中國激光器市場有足夠廣闊的空間和意想不到的機會。有責任、重品質、穩增長、善管理的企業立足扎根,定能處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