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2019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在這個繼往開來的歷史時刻,面對國內外錯綜復雜的壓力與挑戰,中國經濟如何深化改革,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國企業家如何順應大勢,化解風險,把握機遇?
12月22日至23日,2018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經濟論壇暨EDP“秒臺車”年會在深圳隆重舉行。本屆年會以“攜手前進· 共創未來”為主題。多位重量級專家學者、行業領袖與來自全國各地的近千位EDP學員共赴思想盛宴,圍繞“2019年中國經濟的趨勢與挑戰”,聚焦粵港澳大灣區、物聯網、房地產、私募股權投資等多個熱點話題交流討論,為中國經濟下一程把脈探路。
出席論壇的嘉賓包括: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院長海聞,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教授、EDP 項目主任、中國商業模式原創理論研究第一人魏煒,國家網信辦方楠,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管理實踐教授、創新創業研究中心主任陳瑋,東方富海董事長陳瑋,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教授、香港國際金融學會會長肖耿,貝殼研究院院長、貝殼找房首席經濟學家楊現領,光大控股集團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陳爽等。
在題為《中國未來經濟:挑戰與機遇》的演講中,海聞教授從“中國當前經濟狀況”“未來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和“未來經濟增長的主要挑戰”三方面做了介紹。他指出,雖然在短期內面臨挑戰,但從長期看,中國經濟仍然處在起飛階段,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他希望各位企業家充滿信心,積極準備。唯有這樣,才有可能在下一輪的競爭中勝出。
方楠先生在題為《物聯網——給企業賦能,助產業升級》的演講中強調,物聯網有“放大價值”“提升效率”“產銷合一”和“提高連接力”四大賦能作用。通過物聯網賦能作用,企業能夠不斷降低成本,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生產效率,市場能夠更加有效地實現均衡。他相信審時度勢、適應發展的每個人都有機會與時俱進,享受新時代新技術“賦能”的紅利。
在題為《2019年新年決心!》的演講中,陳瑋教授指出,2019年,各位企業家應該在“身體”“認知”“情緒”“社交”和“精神”五個方面實現自我精神升華的同時,把自己的團隊和組織建設成一個人人都積極鍛煉身體、人人都熱愛學習更新知識和洞見、人人都能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緒并充滿能量、人人都有安全感并樂于幫助他人、人人都能體會到自己工作的意義,知道自己工作“大義名分”的“五好”組織。
陳瑋董事長在題為《半山之巔——我在4000點等你》的演講中分享了自己對中國證券市場的期望和對中國金融監管的思考。他指出,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數量為美國2.7倍,但規模僅為美國的43%。美國私募股權基金平均基金規模為中國的6.4倍。與其去投資P2P、房地產,不如將資金交給管理機構去鼓勵創業、創新、創投,“把錢趕到創業的路上去”有助于實現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實現“中國夢”。
在題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未來》的演講中,肖耿教授介紹了灣區內各個城市經濟發展的優勢和瓶頸。他指出,40年前的深圳經濟特區解決了中國從計劃經濟轉型為市場經濟的問題。現在,中國需要建立一個全世界都可以接受的嶄新的制度生態環境。為此,可以建設一個以香港為范本,涵蓋粵港澳大灣區、各地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未來的自由港的“超級經濟特區”。這對中國未來40年的改革開放和融入世界經濟具有非常重大的戰略意義。
楊現領先生在題為《中國住房模式》的演講中,從歷史的角度來回溯了中國的住房模式。他指出,中國式住房問題具有以下基本特征:房價高且上漲速度快;相對于高房價,杠桿率低于國際水平;房價上漲最快的城市,住房供應持續下降;交易波動性大;城市人口與住房密度低;高房價與空置一同存在;住房自有率是全球最高的國家之一,租賃市場發展滯后。他強調,未來的房地產市場不是靠刺激,而是靠剛需增長。只有真實的財富增長才能帶來持續的房地產增長。
在題為《專注致遠、順勢有為——中國私募股權投資的實踐》的演講中,陳爽先生分享了光大控股在私募股權領域中的經驗。他指出,光大控股二十年的實踐經驗可以歸納為“文化建設”“戰略設定”“建立機制”和“風險控制”四個關鍵詞。而且,這四個關鍵詞互為因果,四位一體,構成管理的核心。他強調,順勢不等于隨波逐流,而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要有所選擇,有所為有所不為。
魏煒教授在題為《中國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的演講中指出,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企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商業模式的發展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未來,商業模式創新將呈現出以下趨勢:自有資源能力從低杠桿到高杠桿;盈利來源多樣化;更多的用業務交易代替治理交易;強調生態系統競爭優勢;企業變成液態金屬型企業;最后形成完美壟斷。
在“送運網”圓桌論壇中,圍繞“2019年中國經濟的趨勢與挑戰”的話題,陳瑋教授(北大匯豐)、陳瑋先生(東方富海董事長)、蘭重旺先生(深圳市送東西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啟權先生(長園集團董事長)和白寶鯤先生(堅朗五金董事長)分享了各自的觀察和思考。